二甲地一号烽火台是明长城大边沿线上的附属军事防御设施中的一部分,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以后,嘉靖时期对其进行了整修。该烽火台位于凉城县六苏木二甲地村西南1.02千米处的丘陵地带,周围地势较为平坦,东面平缓,西南沟谷交错。
二甲地一号烽火台属于空心烽火台。由台基、台墩和围墙三部分组成。台基大部分被沙土掩盖,现呈不规则形,南侧夯层暴露。台墩为覆斗形,除西壁外,其他三侧下部均有券窖,南壁下券窖与东壁偏南的券窖被后人打通;东壁下3个券窖内部全部有通道相连,部分券窖内壁两侧均有2-4道垂直的凹槽,通至洞顶。围墙为黄褐土夯筑,呈正方形,烽火台南围墙上有个劵门,劵门外有挡门墙,黄褐土夯筑。
根据文物残损成因对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所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加固及防护。因自然因素形成的病害采取科学、合理、可行的加固措施进行保护加固。因人为干扰可采取防护设施建设对其进行防护。
对烽火台台墩、围墙失稳的掏蚀悬空、坍塌、挖掘区域,主要采用土坯补砌支顶加固、补夯加固,券窖内顶部夯体塌落,采用模具支护。
烽火台墙体表面冲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加固措施,对于可改变排水沟道且对墙体仍存在威胁的冲沟,采取土坯补砌加固,其它冲沟采取表面加固措施。台墩顶部、台基土坑及局部不平整处素土回填、素土找平夯实。人为干扰可通过设置网围栏、展示说明牌、警示牌予以遏制。
通过工程措施和物理措施的双重防护,最终文物单位修缮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