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清明节的铭记
发布时间:2020-04-07
浏览次数:
2020年4月4日,清明。
  上午十点,汽笛骤然嘶鸣,亿万人垂手肃立低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以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
  默哀三分钟,见证一个民族的哀伤。
  哀悼,让泪水涌动,让悲痛表达。14亿中国人以共同的悲伤共度刻骨铭心的瞬间,让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生命在国家记忆里永存。
  哀悼,不只是举国同悲的恣肆泪水,更表达了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是凝聚力量的信心和源泉体现。
  哀悼,彰显进步的中国对生命价值的尊重,也让坚忍持续。
  清明,慎终追远、缅怀故人、追思英烈,它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礼敬和祭奠之节。清明祭,为了铭记。
  疫情下的清明,灾害灾难,抗疫英雄,最应铭记。
  今年,许多文博单位的“清明节的铭记”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缅怀革命英烈”之外,“致敬抗疫英雄”也同时成为主题。朗诵抗战抗疫诗词,向革命英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逆行英雄献花,网上祭革命英烈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一堂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上演。
  疫情带来重大灾难,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全国各地涌现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抗疫、防疫事迹,留下大量实物资料。面向社会征集抗击疫情见证物,为历史留存物证,为明天记录今天,文博人已经在行动。相信不久将来,疫情主题展览乃至疫情博物馆都将出现。
  铭记,不仅是在博物馆纪念馆,不仅是今天,要在心间,时时刻刻到永远。
  清明祭祀是文化表达,是感恩先人、密切人情的重要方式。
  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德国人拉贝和一部分外国友人成立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救助了20多万中国难民。
  拉贝深知南京大屠杀将载入史册,他把所知道的日军暴行一一登记在册,《拉贝日记》成为今天日本右翼无法否认的铁证。2006年5月23日,坐落在南京大学校园内的拉贝故居修缮工程完工,拉贝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80多年后,就在几天前,他的孙子托马斯·拉贝,为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紧急求助,中国药企火线支援。
  疫情暴发初期,许多国家向中国捐赠药品、医疗设备等防疫物资,支持中国抗击疫情,中国人民心怀感激。当前,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援助,展现出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这是中外友人之间守望相助的情谊延续;这是投桃报李的传统美德在发扬。
  清明,春回大地,风清景明。
  踏青赏春,折柳、戴柳、插柳,荡秋千、放风筝……清明蕴藏着生机生命。
  今年清明,非常时期,非常清明。
  我们当铭记所有牺牲的英雄和逝去的同胞,珍惜当下,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让维系血脉亲情的纽带更坚固。

  唯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张伟)

转自:国家文物局

  版权所有 © 内蒙古苏勒德文物古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高新技术工业开发区   电话:0471-3327503
蒙ICP备16004112号-1   
x
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